首页 > 新闻资讯 > 园区新闻 > 国家力推新场景落地,专家详解实现路径与关键逻辑
学生感言

张芝源

2012级MBA

西南大学MBA对我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两年半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难忘与快乐的时光。

国家力推新场景落地,专家详解实现路径与关键逻辑

发布日期:2025/11/10 15:41:27  


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需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应用场景」,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

近年来,从具身智能到低空经济,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印证这一逻辑。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这些技术产品研发成本高,若缺乏足够的刚性应用场景,就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

中国对应用场景的重视不断加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培育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

上周五,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1.jpg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注重供需对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会议还要求,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推动应用场景落地的关键在哪里?西南大学常熟研究院整理了多位专家的解读。


一、新技术规模化的实战演练

朱克力: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的实战演练场。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如果没有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构成的充电场景,以及城市通勤、长途出行等多元出行场景,续航和充电便利性等问题就无法在真实环境中被发现和优化。新能源汽车只有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不断测试和改进,产品才能被市场认可。

中国拥有庞大且多元的市场,不同地区、行业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新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

哪些技术和场景值得关注?低空经济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潜力巨大,可在城市交通拥堵时开辟空中交通场景,实现快速点对点运输。还可开发应急救援场景,用于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应急救援。

2.jpg 

在首发经济中,增强现实技术(AR)发展空间广阔,可应用于文化旅游场景,让游客佩戴AR设备重现古迹原貌、了解历史故事;也可用于教育培训场景,使学生用AR直观学习生物解剖、机械结构等复杂知识。

要培育场景,需开放包容、打破部门与行业壁垒,鼓励多方参与。政府应简化审批、出台支持政策,并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数字、物理基础设施,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物联网通信网络。 

同时,建立场景供需对接机制至关重要,可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新技术、新产品供需精准匹配,并通过场景体验反馈,不断优化场景设计。


二、从市场需求驱动技术落地

钟辉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未来必须加强应用场景的培育与开放,以真实市场需求推动新技术落地。

中国的优势在于超大规模市场、丰富应用场景。需要推动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形成从技术突破、场景测试、产业应用、产生效益、驱动更多技术突破的良性循环。

其中,新领域新赛道场景,可能包含尽快全面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意味着精准赋能,不求大而全,而是找到明确的痛点,用新技术解决。

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则意味着未来开放应用场景将是系统工程,不是小范围开放,而是在中央推动下打破部门壁垒,大幅推进综合、全局的改革措施。 


三、「AI+」赋能产业

胡国栋: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赛迪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与智能系统测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关键在拓展「AI+」典型应用场景。

以人形机器人产业为例,其面临两大挑战:产品成熟度低、生产和维护成本高,距离产业化尚远;高价值应用场景有限,商业化落地困难。

针对拓展应用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了人形机器人的三类方向:特种领域(恶劣或危险场景作业)、制造业典型场景(3C、汽车等)、民生及重点行业(医疗、家政等)。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应紧扣解决需求痛点的应用场景,发挥场景应用的牵引作用。

技术突破需在落地场景中规模化应用,而场景落地依赖创新生态。应在电子、汽车、机械、医药等行业开放智能排产、人机协同、预测性维护等高价值场景,推动AI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同时,培育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AI驱动的产业全要素发展。

3.jpg 


四、硬软件支撑双轮驱动

钟世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现代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国常会提出「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痛点——如何将技术潜力、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实际产业竞争力。

硬件是基础,包括支撑新场景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算力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没有这些,自动驾驶的车就无路可测,人工智能的算法就无数据可训。

软件支撑同样关键,许多新技术叫好不叫座,往往是制度未跟上技术发展。

目前法规相对滞后,例如AI法律责任界定、AI数据污染管控等,这些法规空白会成为扼杀创新的隐形天花板。监管创新不仅是「管」,更要探索「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的新模式。在可控范围内允许试错,为创新留出必要空间和时间。

会议强调加强部门协同,就是要用更高层协调力量,打破行政和市场壁垒,让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

同时,蓝图落地需防止地方一窝蜂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应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布局场景,中央需加强顶层设计和引导。

此外,开放与安全需兼顾,数据开放必须在隐私、网络和国家安全保障下推进。并需建立完善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及安全治理制度。

还要关注公平与包容,防止新技术加剧数字鸿沟和区域分化,确保新技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在部署新场景时,要有意识地考虑其对就业、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影响。


来源: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