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园区新闻 > 虞山脚下,动能转换写新章——虞高新两创三维蝶变法管窥
学生感言

喻建林

2013级MBA

通过西南大学MBA的学习将个人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以专业化的操作方式得以体现。

虞山脚下,动能转换写新章——虞高新两创三维蝶变法管窥

发布日期:2025/11/11 16:55:50  


今天(11月11日)

《苏州日报》刊发深度报道

《虞山脚下,动能转换写新章——

常熟虞山高新区两创三维蝶变法管窥》

聚焦虞高新夯实优势产业厚土、

抢占新兴产业先机的

高质量发展之路

1.jpg


报道全文如下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意味着新旧动能转换

这样的转换

如何转得快、转得灵?

走进常熟虞山高新区,答案清晰可见:从车间里轰鸣的智能生产线到写字楼中忙碌的电商运营团队,从深耕数十年的传统制造企业到快速崛起的新消费品牌,一幅产业加快迭代、势能加速跃升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2.jpg

西大常熟研究院了解到,作为常熟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虞山高新区以辩证思维谋划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立与破”的转型中激活传统企业活力,在“攻与守”的平衡中壮大高端装备集群,在“新与旧”的融合中培育消费新动能,正在走出一条兼具历史厚度与创新活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01

从转制“老字号”到行业“新标杆”

老牌企业的“立与破”

在虞山高新区的产业版图中,一批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制企业,是区域发展的“活化石”。如今,这些曾承载着地方工业记忆的“老字号”,并未在时代浪潮中褪色,反而通过“立”新规、“破”旧制,完成了从传统工厂到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军者。

3.jpg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智能机械臂精准完成元器件装配,数字化监控屏实时显示生产数据,很难想象,这家如今在低压电器领域稳居国内前列的企业,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地方国营小厂。


“上世纪90年代转制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破’掉计划经济思维,‘立’起市场化的经营逻辑。”现任公司董事长王春华回忆。


转制初期,企业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竞争体系。1992年,常熟开关贷款560万元建立了全国行业内首个CAD/CAM/CAE系统,着手开发新一代塑壳断路器CM1,开了我国同类产品自主开发、制造的先河。

4.png

在此之后,常熟开关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在CM1的基础上相继开发出CM2、CM3、CM5系列产品,在CW1基础上开发出CW2、CW3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这两大系列拳头产品迅速形成系列化,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从此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常熟开关已经先后经过6次重大体制机制创新。如今,常熟开关已成为国内断路器行业的“排头兵”,产品覆盖70多个系列,畅销国内外市场,共获专利超2300项。在国家电网、高铁建设等重大项目中频频亮相。


同样“守正出新”的

还有苏州长城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原常熟长城轴承厂

如今已成为一家专注于

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轴承产品及

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的国际化企业

长城精工“破局的关键”是聚焦“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稳步推进高端制造、绿色低碳和国际化发展,公司建有CNAS认可的检测中心,是中国率先攻克超精密轴承相关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的轴承制造企业之一。



这些转制企业的蝶变,印证了虞山高新区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深刻思考:“破”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技术瓶颈;“立”不是盲目求新,而是建立与时代适配的管理模式、创新体系。正是在这种“破立并举”的思路下,虞山高新区的老企业既保留了深耕产业的匠心,又注入了创新发展的活力,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压舱石”。



02

“守得住核心,攻得进新城”

装备集群策里的“攻与守”

如果说转制企业的“破立”是虞山高新区的产业根基,那么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攻守”平衡,则彰显了其在关键领域的竞争力。作为区域核心主导产业,以中交天和、通润驱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企业,始终秉持“守得住核心、攻得进新域”的发展逻辑,在国内市场筑牢根基,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

5.gif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里,一台台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盾构机整装待发。作为国内盾构机领域的“隐形冠军”,中交天和自落户虞山高新区以来,始终“守”住盾构机研发制造的核心主业,从突破直径16.6米以上超大盾构机技术,到研发适应复杂地质的复合型盾构机,企业已累计为国内地铁、隧道工程提供超700台盾构设备,参与了海太长江隧道、西天山平导隧道、印尼雅万高铁隧道等国内外重大项目,成为全球隧道掘进重大技术装备行业标杆企业。

6.jpg


“守主业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在核心领域做深做透。”中交天和技术负责人表示。


正是基于对盾构机技术的深耕,企业才能“攻”得进新场景——近年来,中交天和将盾构机技术延伸至竖井掘进、水利工程、煤炭矿山等领域。今年6月,首台全国产化超大直径下沉式竖井掘进机“二公竖盾1号”在常熟下线,成功开拓出百亿级新市场。



与中交天和“守主业、攻新域”相呼应

通润驱动则在“守国内、攻全球”的布局中

展现中国装备的实力

7.jpg

走进通润驱动的展厅,一只只“黑疙瘩”泛着金属的光泽,透露出一种工业美学特有的简洁与大气,这是电梯的“心脏”——电梯曳引机,为电梯的运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成立以来,通润驱动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多项国际、国内率先、首创,从蜗轮蜗杆曳引机的行业龙头成功发展为全球首家交付百万台曳引机的行业领先者。作为全球电梯曳引机领域的头部供应商,通润驱动在“守”住国内市场主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攻”占国际市场,在全球开设18家海外运营服务中心,拥有8个制造基地,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中国曳引机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强,190多万台机器正同时运行在世界各地建筑上。


虞山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的“攻守”之道,揭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辩证逻辑:“守”是守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的基本盘,为发展提供稳定支撑;“攻”是攻克技术难关、开拓新领域新市场,为增长注入新动能。这种“攻守平衡”,不仅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更推动虞山高新区形成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内外市场双向发力”的高端装备产业生态。


03

创新+,激发模式、品类、场景新活力

传统产业赛道里的“新与旧”

当高端装备企业在“攻守”中彰显硬核实力时,虞山高新区的新兴产业正以“新与旧”的深度融合,在传统产业基底上开辟增长新曲线。以苏州首镜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服饰常熟产地官方旗舰店为代表的标杆项目,依托区域积淀的产业基础,通过模式创新、生态构建,让“旧”赛道长出“新”业态,成为虞山高新区拉伸产业链、激活新动能的生动注脚。

8.jpg

戴上首镜科技生产的AR眼镜走进工厂,复杂的机器设备秒变透明,运行状态、隐患风险一眼看穿,就像给机器做了个“实时CT”,新手秒变老师傅。这家专注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企业,正是虞山高新区旧产业“长出”新动能的典型样本。


“虞山高新区有扎实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这是我们扎根这里的前提;而聚焦工业、安防、文旅、教育等多领域的光学技术研发,是我们破局的方向。”首镜科技负责人邢志明介绍。


企业将传统光学与现代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AR眼镜产品,在显示效果、交互体验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工业维修、教育培训、医疗辅助等多个领域开发了定制化解决方案。



如果说首镜科技是

虞山高新区“旧制造”

向“新产业”的转型典范

那么京东服饰常熟产地官方旗舰店

则是“旧产业”与“新模式”

碰撞的火花


“常熟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拥有成千上万家服装企业,但过去很多中小企业面临渠道窄、品牌弱的困境。”京东服饰常熟产地官方旗舰店运营负责人表示。


9.png

旗舰店的核心价值就是“以新模式激活旧产业”:在运营模式上,京东服饰锚定中高端消费群体,依托自身平台流量、用户资源及服务体系,打造首个由产地直供的官方店铺;常熟本地服装企业成为“货源后盾”,凭借成熟的生产体系与品控能力为旗舰店提供高质价比服饰货品。

面对“新消费”趋势,旗舰店运营公司路捷鲲驰集团还将依托AI运营和AI辅助选品等工具,结合京东平台的消费趋势数据,智能反哺产品研发与组合策略,帮助企业从“生产什么卖什么”转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从而实现产品的精准优化和销售效率的提升


虞山高新区新兴产业与新消费赛道的崛起,生动诠释了“新与旧”融合的发展智慧:“旧”是数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是创新发展的底气;“新”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是突破增长瓶颈的钥匙。这种“新旧共生”的发展路径,不仅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更让虞山高新区在新兴产业布局中抢占了先机,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虞山高新区


Top